如烟往事-关于如烟往事的文章

  “沾雨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”,清冷的寒风,瑟瑟的流淌于心间。而岁月的流淌却没有回头的余地,看似温柔的拂动下隐藏了几多的萧瑟。归来归去,雨过天晴,多少尘世的铅华被洗净,又有多少沧桑的心灵被叹息。
  时光悠悠,梦也悠悠,听时光滴滴哒哒地流逝于指尖,望着一行行落寞的文字,多少无奈藏心中,多少惆怅化无言,若能无情,谁还有泪,只怪梦里花太红,刺疼了心中朦胧的眼。
  年华虚度,旧梦如歌,人生就这样匆匆划过二十余载。几经年华,几度春秋,走到的人海深处泛起回忆的浪花,只可惜,如烟往事不留痕,唯有笔墨诉哀愁。
  
  篇三:如烟往事
  我们会说往事不堪回首,其实,有些往事回想一下,还是意味深长的,像城南旧事一样,越是久远,越显出古朴、宁静和温馨。
  我说的这一段往事却发生在城外,那是七十年代的乡野。虽是“文革”的尾声,但是,我们随教书的父母下迁乡村生活,才刚刚开始。冬日的乡野褪去了青草的气息,霜染冰封,总是寂静和空旷的。然而,任何时候,人们都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基层干部在积极组织着歌颂祖国、歌唱生活的文娱活动,一时间,村部里聚集了青春焕发的姑娘和小伙儿,母亲成了编导。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姑娘和小伙子们,绝对谈不上什么艺术的功底和熏陶,但于歌舞升平中欢聚一堂,确也给人带来了春风扑面的热闹和暖意,尤其是在那个时候。至今记得这样的旋律,这样的场面:四个手捧花篮的姑娘,围绕着四个穿军装的“解放军”,鲜花艳艳,红星闪闪。她们唱着:“解放军呀是亲人……”其中的一位小伙儿,在领章帽徽的辉映下,英气逼人,他是舞台上唯一受过教育的高中生。观看排演的每天都有许多人,包括大人和孩子。一个偶然间,我扭头发现身边站着一个比我还小的小姑娘,那张小脸蛋与台上的高中生有些相像,感觉他们是兄妹,后来被证实了,只是这小妹妹的脸上有花蕾的娇媚,我无法形容那张美丽的脸,那个仿佛艺术品的五官零件,我只能说面容如画。后来我把这个惊喜的发现告诉了家人,称之为“画子脸”。不久,她入学了,就在母亲的班上,同时入学的还有弟弟。对于“画子脸”,父亲有些好奇,因为美好的事物毕竟是稀少而令人珍视的。一个放学后的傍晚,我们把她领到了家里,让父亲瞧瞧。来到老师的家里,她似乎有些受宠若惊,也有些含羞,她一直低头笑着,父亲蹲下身子,微笑着审视着她,或许是被一种美感动了,父亲对着她轻声说了这样一句:“你长大了到我家来,好不好?”她还是低头,含羞笑着。临走的时候,母亲从箱底里找出一些我们穿小了的衣服,让她带回家,当时我们并不在意她能听懂什么,更谈不上还有什么超出言语之外的东西,虽然我的长一双大眼睛的弟弟也刚刚入学,而他俩都很小,难道还能有某种“对号入座”的联想?她回家了。第二天上学的时候,肩上仍是斜背着书包,手里却提着一个竹篮,她把篮子放到我们的桌子上,笑眯眯的,不说一句话,篮里装着满满的花生,是炒熟了的。到现在还记得那篮花生炒得极香极脆。